军旗猎猎,昔日保家卫国的军人,今日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开辟了新战场。适逢“八一”建军节,在侨乡江门新会绿意盎然的柑树园,几架无人机正在空中盘旋。这里是新会陈皮的核心产地华信配资,也是退役军人何乐声的“战场”。
何乐声习惯性地抬头望向远处的柑树,这片土地,承载着他对家乡、对陈皮产业的深情。“我是一名退役军人,也是一名‘新农人’。”何乐声的声音沙哑,从浙江金华的军营到广东新会的柑园,他用军人的纪律与魄力,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续写着自己的“军旅人生”。
何乐声将日常工作拍成短视频发在网上,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自个儿的陈皮事业。
披荆斩棘,打造智慧柑树园
2003年华信配资,何乐声从浙江金华某部退役,带着“优秀士兵”的荣誉回到家乡新会。军营锤炼的“敢打硬仗”精神,令他面对创业初期经验不足、市场狭窄、品牌弱势的重重困境始终不言败,他骨子里那份“不服输”的军人韧劲被彻底点燃。
转机在2021年降临。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“乡村振兴双新双创示范培训班”成为他事业的分水岭。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指导下,这位老兵拿出了在部队攻坚的劲头,每天苦学16小时,笔记写满3大本——科技的火种,就此引燃传统陈皮的变革引擎。
何乐声经常分享关于陈皮的知识。
走进何乐声的天马村新慧农场,无人机盘旋监测,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。昔日“靠经验”的柑农,如今“靠数据”精准掌控每一寸土地。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,何乐声将这句话刻入陈皮产业基因。
多年来,何乐声组建跨领域研发团队,死磕技术瓶颈,取得多项实用专利:新会陈皮切条机,原料提取率提升40%;柑果皮软化风干流水线,缩短干燥时间,锁住色、香、效;自动化筛选浓缩工艺,效率较手工提升5倍,质量稳定性提高80%。
华信配资
采收大红柑的何乐声(右)。
这些专利设备支撑的智能化生产,让亩产提升20%,品质更稳定。他更延伸产业链,开发陈皮茶、陈皮酵素等深加工产品,大幅提升附加值。其创办的江门市新会区金康宝陈皮有限公司已成功跻身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,跑上智慧发展的新赛道。
冲锋陷阵,组建陈皮集团军
深知“单兵作战”的局限,何乐声将部队的团队精神注入产业。2022年,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下,他作为江门军创会常务副会长,牵头成立“新会退役军人陈皮产业联盟”,凝聚起超400名从事陈皮产业的战友。
联盟如同一个协同作战的“集团军”:以军人作风立标准,从种苗、种植到仓储、生产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;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联盟+基地”模式,合作带动标准化柑园超8000亩,联农带农500余户;联动47名退役军人创业者,共享资源,共闯市场,带领村民增收致富。
2022年,何乐声企业总营收突破3000万元。联盟的力量,让散兵游勇凝聚成振兴尖兵。
要打通产业任督二脉,渠道是关键战场。何乐声积极推动与新会供销社的战略合作,合资成立广东翔和供销陈皮产业有限公司,落户新会供销陈皮产业园,打造集种植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、产学研于一体的退役军人供销产业示范基地,强化“药食同源”的销售通路。
虽曾因基地迁移面临短期资金困境,但退役军人专属金融政策及时“火力支援”。在事务局和农业农村局协调下,贷款额度提升、审批放宽、利息降低,为基地建设解了燃眉之急。一个融合种植、加工、仓储、交易、培训的智慧产业链闭环正加速成形。
除了深耕新会,何乐声还以广东军创现代农业集团股东身份,立足深圳打造全国首家“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平台”——“广东军创”。目标是通过3-5年,构建“广东军”字号产品汇展供销的数字化生态,打造退役军人数字产业集群,增强战友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将新会陈皮推介到每个消费者的生活中,”何乐声目光坚定,“让有华人处,就有陈皮香。”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唐瑞谦华信配资
启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